感染性踝关节炎指的是脚踝部位受到细菌、病毒感染等病原体感染,诱发了炎症反应,可能和肌肉劳损、外伤、免疫能力低下、周围感染组织累及、手术等原因有关。患者可以及时就医,由医生根据引起原因选择相对应的治疗方案,不要盲目处理。
1、肌肉劳损:长时间行走或者爬山,可能会导致脚踝周围组织出现损伤,诱发无菌性炎症,引起疼痛、红肿等现象。可以通过休息、热敷等方法进行改善。
2、外伤:脚踝部位出现外伤后没有给予护理,容易导致大量细菌、病毒滋生,诱发炎症。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性使用红霉素软膏、夫西地酸乳膏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。
3、免疫能力低下:患者免疫能力相对低下容易受到细菌、病毒等病原体侵袭,使脚踝部位出现感染性炎症。可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性使用头孢克肟胶囊、阿奇霉素分散片等药物抗感染,还要配合适度的运动锻炼,增强机体免疫力。
4、周围感染组织累积:脚踝周围其他组织部位出现感染性病灶,容易累及脚踝部位软组织,引起炎症感染。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足量、足疗程使用阿莫西林颗粒、头孢呋辛酯胶囊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。
5、手术:进行脚踝部位手术操作时没有做好无菌措施,也会增加脚踝感染的发生率。可以在医生建议下规范性使用盐酸多西环素片、盐酸环丙沙星片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。
日常还要做好患肢保暖工作,并多注意休息,减少患肢活动,休息时可以将患肢抬高,有利于静脉回流,辅助改善临床不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