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超联赛球员规模突破600人,本土球员占比引关注
随着2023赛季中超联赛的落幕,中国足协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,本赛季注册的中超球员总人数达到创纪录的623人,较上赛季增长8.7%。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历史纪录,更引发业内对中国足球发展现状的热议。
"球员基数的扩大是职业联赛发展的基础,但关键要看质量而非数量。"——前国脚李明在采访中表示
本土球员占比持续下滑
值得注意的是,在这623名球员中,本土球员仅占67%,较五年前的82%大幅下降。外援政策放宽后,各俱乐部更倾向于引进高水平的巴西、韩国等外援,这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本土球员的生存空间。
- 2018赛季:本土球员占比82%
- 2020赛季:本土球员占比75%
- 2023赛季:本土球员占比67%
青训体系面临挑战
多位青训教练在接受采访时指出,虽然职业联赛球员总数增加,但真正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本土球员数量并未同步增长。某中超俱乐部青训总监透露:"现在很多年轻球员22岁还在预备队,这在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。"
中国足协技术委员会主任朱广沪认为:"我们需要在扩大球员基数的同时,建立更科学的选拔机制。目前正在推行的U23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,不能简单地以年龄划线。"
专家建议:
- 建立更完善的梯队联赛体系
- 改革青训补偿机制
- 加强校园足球与职业体系的衔接
随着2026年世界杯扩军至48支球队,中国足球迎来了新的机遇。但能否抓住这个机会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将庞大的球员基数转化为真正的竞技实力。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单纯追求球员数量的增长远远不够,提升训练质量、完善竞赛体系才是当务之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