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夺冠》:郎平经历过什么,大众从来不知道

2025-10-09 14:32:30   场地维护动态

​​本文基于央视《风云会》纪录片、《杨澜访谈录》、重庆卫视女排纪录片等相关报道采访,以及《夺冠》(原名《中国女排》)电影预告。2016年8月15日,里约奥运会,女排又输了。

小组赛三连败意味着她们将在接下来的淘汰赛中,遭遇卫冕冠军东道主巴西队。在绝对实力面前,这场比赛生死已定。

中国队,等着打完最后一场,回家吧。

主教练郎平从赛场上下来,被记者们团团围住。

“主教练您有什么要说的吗?”

“这场打得这么难堪,您有考虑换个战术吗?”……

无数质疑冲过来,这一夜,注定难眠。

恍惚中,郎平好像又回到了漳州排球训练基地,那是四十年前梦开始的地方……

01 五连冠

1978年,18岁的郎平被教练袁伟民选中,进入中国国家队,仅一个多月就成为主力,随队参加亚洲杯。

左为还在北京队的郎平

当时的女排条件落后,场地简陋,主教练袁伟民说,“我们没有别人的训练条件,就要靠比别人拼命才能赢。”于是,他采用魔鬼训练法,带着全队每天不吃不喝地训练。

训练中的袁伟民教练

所有队员里最惨的是郎平。她每天训练7个小时,扣球1000多次,然后还要被留下来加练、补课。因为腿太细太长,郎平每次练蹲杠铃都非常痛苦,但袁教练坚持要“折磨”她。

袁伟民教练与郎平

那一年的亚洲杯上,中国队一路杀入决赛,直指劲敌日本。

当时的日本队曾创下118场国际赛场连胜的神话,被称为“东洋魔女”。决赛的压力下,第一次参加大赛的郎平丢分连连,袁伟民不得不中途将她换下。最后,中国以0比3不敌日本,错失冠军。

赛后,年轻的郎平成了攻击目标,甚至有人写信讽刺郎平是“不成器的北京4号”(郎平在北京队穿4号球衣),郎平被羞辱得满脸通红。

关键时刻,袁伟民教练站了出来,力排众议,坚持使用郎平。对于恩师的器重,最好的报答就是成绩。郎平看着训练基地的国旗,“从国旗最下边到地面的距离是3米32,那是美国队主攻手海曼的摸高,总有一天我会超过她的。”从此,她训练愈发刻苦,常常一天下来,自己两个膝盖都是肿的。这时候,等在一旁的队友就会喊着“郎儿”,跑过来摸摸她的头,把她搀回去。

左起分别为杨希、周晓兰、郎平、陈亚琼

1979年,袁指导敏锐地意识到女子打球男性化的时代潮流,于是选拔了一批包括陈忠和在内的男子陪练员,让他们站在高台上模仿外国选手扣球,一记记重扣砸下来,姑娘们拼了命去接。因为在赛场上,美国人不会对你手软,日本人不会对你手软,只有拿命来练,才能拥有一线生机。一线生机很快就来了。1981年11月16日,世界杯中日决赛前的准备会上,袁指导说,“我们是中国人,代表者中华民族,我们要做的,就是证明给他们所有人看,中国人,行的。”

郎平的扣球

赢了!中国队,第一次,以全胜战绩拿到世界冠军。举国沸腾,十亿中国人从那一个个小小的黑白电视机里看到了彩色的未来。激动的人们点上墩布,上街游行,属于中国的时代到来了!

1982年秘鲁世锦赛,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,1985年日本世界杯,1986年捷克斯洛伐克世锦赛,女排用“五连冠”称霸了世界,郎平跻身世界三大主攻手,“铁榔头”的名号响彻世界。

然而,大量高强度的训练虽然让女排在短时间内达到了世界水准,却也透支了队员们的身体健康。郎平就曾在洛杉矶奥运会期间多次晕倒,郎父闻讯后哭着说,“我女儿这一辈子都献给排球了。”

1986年,郎平正式退役。随着“铁榔头”的离去,“老女排”的辉煌也告一段落。

02 黄金一代

1995年,女排丢掉亚洲冠军,世锦赛仅名列第八。在美自费留学的郎平临危受命,被召唤回国。

临危受命的郎平

从主力变身教练的郎平,先后带队取得了亚锦赛和亚洲杯的金牌,世锦赛和奥运会的银牌,中国队又回到了一流球队的水平。 这期间,郎平作为主教练付出的心血一点儿也不比当队员的时候少。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,她每天高强度工作,半夜还要看录像,过度劳累的结果就是她几次心脏病发作,差点晕倒。那时候的郎平,满脑子全是队里面的事,完全无法兼顾家庭,无奈之下,她选择跟丈夫白帆分手了。有时,看着姐姐每天上班下班,安安稳稳,没有大风大浪,郎平想,这样也挺好的。于是,99年,已经四年没怎么见过女儿的郎平,只身返回美国。

离开时,看着队员们流泪,郎平也忍不住哭了

这之后,中国队兵败悉尼,作为老女排陪练和90年代郎平助理教练的陈忠和,站了出来,说,“我有信心再拿到奥运冠军。”然而,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,主攻手赵蕊蕊小腿骨折,全队只能背水一战。决赛中,俄罗斯以大比分二比一领先,并以23:21率先拿到了赛点,只要2分,俄罗斯人就可以将冠军收入囊中。“现在该做什么,该做的是一分一分咬回来。”陈指导看着队员们,就像看到20年前的那些傻姑娘,不要胆怯,不放弃就还有机会!鏖战五局,最后一球落下,时隔20年,奥运冠军属于中国!

雅典奥运会夺冠

可惜的是,和老女排一样,04年的黄金一代也大多伤病缠身,早早退役。等到08年北京奥运会,阵容已大不如前,这次她们的对手是美国,而美国队此时的主教练正是郎平。这场中美大战引发巨大关注,就连当时的国家主席胡锦涛也坐在场边观战。然而,竞技体育是残酷的,又或者说,拼尽全力才是对对手的尊重。那一场,中国输了。

场边冷静指导的郎平

赛后,很多人不客气地说,郎平应该把辉煌结束在自己退役的那一刻。键盘侠不知道的是,赛前,郎平曾对美国女排说,“我对中国有感情,你们也知道,比赛中我不会讲太多的。”

03 十一连胜

2012年,8月败给日本,无缘四强,9月败给泰国,无缘夺冠,中国队彻底失去亚洲霸主的地位,到13年,成绩更是跌入谷底。中国队真正成了烫手山芋,没人敢接。这时,已经回国的郎平心情复杂,她想接,可身体实在不允许,年过50的她已经动过10次手术了,膝盖已做过很多次清理,两边胯骨各做一次,还有腰间盘突出,颈椎盘完全压迫神经等各种问题…犹豫时,恩师袁伟民找到她,聊起曾经的训练岁月,袁指导感叹老女排里,只有郎平还在一线工作的,郎平动摇了,她要代表老女排,站好这最后一班岗。

2013年5月10日,郎平正式成为女排主教练。

先后在多支世界强队担任教练的郎平,首先为中国引入大国家队的概念,召集更多的年轻有天赋的队员。“以前国家是十二个人,现在我可能需要三十个,三十个如果不够,那就一百个。”主力队员放弃小比赛,给年轻队员锻炼的机会,输了就输了,大比赛拿下就行。自此,困扰中国队多年的伤病得到控制。朱婷、张常宁这样的年轻队员、丁霞这样的替补二传、颜妮这样几进几出国家队的副攻,也才能有脱颖而出的机会。

但是,天公不作美。2015年,世界杯比赛前,中国的主力副攻和接应分别受伤,出发去日本前的最后一次训练课上,主攻兼队长惠若琪也因为心脏问题不能去了。全队的节奏一下就变了,明明辛苦了两年半,却好像什么成绩也得不到了,压抑的氛围里,郎平忍不住落泪了。

硬着头皮出征世界杯,面对塞尔维亚,全队被压着打。没办法,必须大面积换人,郎平拼了,接下来,全新的阵容组合,要靠的就是这支队伍的意志品质了,“往前拼吧,想赢就别怕输!”谁也没想到,这之后,国人看到了近两年半最好的女排,朱婷一次次起跳暴扣,成功助力中国队夺冠。

郎导和朱婷

人们说,在朱婷身上看到了铁榔头的影子,新老女排之间也因为这层相似更有了传承的意味。但郎平不这么看,她希望队员们打出属于自己的排球。她告诉朱婷,“你是我见过最棒的球员。你不用成为我,你只要成为你自己。”

而我,将一直陪着你们。

走过谷底,走过汗水,走过无数深夜与凌晨,为了什么呢?

不就是为了今天,为了我们所热爱的,排球和祖国吗…

2016年8月17日,里约奥运会,中国对巴西的比赛即将开始。郎平看着年轻的队员,满眼都是1984年的自己,那一天,袁伟民教练对她说,“我18岁把你招进国家队,对你的训练那么苦,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今天,上场吧。”

而这也是郎平要对队员们说的话。一次次的接力传承都是为了这个时刻,只要还有一口气儿,就一定要顶上,即使能力有限,也要有积极的态度。如果说我们还有取胜的可能,那就是这股劲,一次次逆境重生,从来不知道害怕,更不知道认输的劲儿,所谓女排精神。

好了,上场吧。五局苦战,3:2,中国队顽强取胜,绝地逢生,这是热血漫都不敢写的奇迹。大家相拥而泣。这之后,高歌猛进,中国队12年后重回奥运之巅。

三年后,王者之师终于羽翼丰满,十一连胜,横扫世界杯,献礼祖国七十华诞。

以上就是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的故事,一部连载了四十年的传奇故事。

大年三十,陈可辛执导的《夺冠》(原名《中国女排》)正式上映。巩俐饰演郎平,郎平女儿白浪饰演青年郎平,黄渤饰演陈忠和,吴刚饰演袁伟民,一众年轻女排运动员则本色出演。还记得去年看俄罗斯电影《绝杀慕尼黑》的时候,还在期待中国体育电影的出现,现在有了,真是激动,期待值max~

​​​​

Deepseek评国足最强11人:这11人完爆今天国足,进世界杯无压力
湾区庆祝世界杯倒计时一周年,李维斯体育场将承办六场赛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