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4月16日,德甲沃尔夫斯堡官宣中国U16国脚张君豪(鲁能青训后卫)、石子默将加入德国沃尔夫斯堡足球俱乐部U17梯队,进行额外一周的融合式训练。这是继2014年张稀哲后,狼堡再度引入中国球员,不过目标转向16岁年轻一代,标志着中德足球合作从商业驱动转向青训深耕。
狼堡与中国足球的渊源始于9年前。2014年张稀哲加盟时,球队更多着眼于中国市场拓展,但因竞争激烈未能出场,商业目标落空。如今策略更趋务实:通过“逐梦德甲”青训项目,直接瞄准U16潜力球员。
张君豪来自鲁能青训,是09国少队主力后卫,已被母队列入重点培养计划;石子默虽未披露所属俱乐部,但其U16国脚身份证明了竞争力。此次合作不再是短期流量运作,而是狼堡与中资俱乐部(如鲁能)在青训领域的深度联动——德方提供顶级训练资源,中方希望借“早出海”提升球员成长效率。
展开全文
对中国足球而言,U16球员进入德甲梯队训练具有突破性。过往留洋多集中于成年队或低级别联赛,而16岁正是技术成型关键期,两人将在试训中体验欧洲足球的训练强度、战术思维和竞争氛围,避免成年后因适应困难错失机会。
狼堡持续深化亚洲战略,致力于培养本土新星,以提升品牌形象并挖掘具有竞技和商业价值的球员。鲁能等俱乐部则建立“留洋—回流”机制,张君豪若表现突出,下赛季有望加入鲁能二队参加中乙联赛,实现“海外锻炼 国内竞技”的培育模式。
试训面临现实考验:德甲梯队竞争激烈,两周内能否展现适应力、争取长期合同仍是未知数。但优势在于年轻——16岁的可塑性强,欧洲青训的科学性或助其突破技术瓶颈。
从行业看,这是中德青训深化合作的信号。随着“逐梦德甲”等项目推进,未来或有更多U16球员获得海外试训机会,若形成“批量输出”,中国足球有望打破“留洋镀金”的浅层合作,真正融入欧洲足球生态,为国家队储备新生代力量。
张君豪与石子默的狼堡之旅,是中国青训“走出去”的一次务实尝试。无论结果如何,这段经历都将为后续球员留洋提供参考。中国足球的破局之道,或许正藏在对10-16岁黄金培养期的重视里——摒弃急功近利,借欧洲成熟体系补短板,踏实耕耘青训,才是长久之计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